搜尋此網誌

2013年5月17日

Blade Runner/銀翼殺手


Blade Runner/銀翼殺手

Music Composed by Vangelis

1994 Warner Music






  雷利史考特的<銀翼殺手>,描述未來的世界發展了人造人技術,為未來人類帶來很多勞動和工作上的便利,而所有的人造人都在基因中被設定生存年限,時間一到就會自然死亡,不會成為人類社會的負擔.但是他們終究有感情和智慧,渴望擁有過去和未來,於是問題開始產生,因此人造人計畫終止,不再製造,同時所有的人造人被送往月球,直到生命終結,至於逃過追捕,混在人類社會中的人造人,則由”銀翼殺手”追殺清除殆盡.但是在多年後,所有人造人生命將到盡頭時,月球發生叛變,數名人造人逃到地球,目標不明,政府只好再次找出當年最出色的”銀翼殺手”(哈里遜福特)展開調查追捕的工作,這部氣氛迷離,情節離奇的電影,由電子音樂大師范吉利斯出任配樂,在范吉利斯早期的作品中,最廣為人知的當然是<火戰車>或<南極物語>這幾部風格飄渺優美的作品,不過<銀翼殺手>卻是我個人愛上范吉利斯的原因,這不僅是因為這部配樂成功的呼應出電影中獨特的情緒與氣氛,而且我覺得它在范吉利斯的作品中也顯得獨樹一格,令人印象深刻.

  <銀翼殺手>的電影配樂最初並未發行電影原聲帶,直到1994年才配合重新剪輯的電影導演版,發行了結合部份配樂內容,電影對白,與未使用於電影的新增曲目的原聲帶。原聲帶一開場的Main Titles,收錄了哈里遜福特分析照片,調查人造人時的電腦指令,音樂則是電影的開場,音樂和對白在電影中並非同一場景,但搭在一起時電影中獨特的情景立時呈現,音樂描述未來世界奇特的景觀,未來的洛杉磯在陰雨霏霏中若隱若現,繁麗城巿的文明燈火飄浮在朦朧曖昧的迷霧裏,范吉利斯的音樂中,成功的捕捉出一種陰冷的瑰麗,令人神往,也令人迷惑.延續的曲目Blush Response,則融合了另一段男女主角初遇時的對白,迷離的電子樂章和Main Titles形成了完美的延伸.

  ”銀翼殺手”有一套測試模式,可以由問答和測試中,區別出人和人造人的差別,因為人造人沒有”過去”,他們一製造出來就是中年或青年,然後在四,五年後終止生命,所以在思考和回憶上怎麼偽裝都會有漏洞.瑞秋質疑這項測試是否真的可以區分人和人造人的差別,所以自願接受測試,但在測試的過程中意外發現瑞秋居然是漏網的人造人,但瑞秋本人並不知情,因為她身上設定了完整的身世和身份的背景,只是即使經過這樣的設定,甚至連瑞秋也從來不曾懷疑過自己居然是人造人的情形下,瑞秋還是沒有逃過頂尖”銀翼殺手”哈里遜福特的測試.在Wait For Me,Rachel's Song中可以感受到瑞秋對自己身份的迷惘,瑞秋難以接受自己曾相信的一切,她的過去,家人,朋友,全都只是植入的虛擬記憶,然而她也察覺到一切有問題.這兩首作品都是電影中未採用的音樂,應該是范吉利斯後來推出原聲帶時,以電影為靈感追加的曲目,我個人十分喜愛Rachel's Song這個主題,柔美的女聲吟唱引領你墜入飄渺迷惑的時空,感覺像飄浮在深沈的夜空裏,聽到星星在嘆息.Memories Of Green用旋律優美的鋼琴,和質感飄忽的電子音效,揉合出記憶深處珍藏的時刻,雖然遙遠,卻甜美銘心,這首作品描寫瑞秋面對植入記憶的失落感,不過它也不是本片的原著音樂,而是范吉利斯的早期舊作,被雷利史考特援用於本片.

  Love Theme是一首爵士風格的抒情主題,薩克斯風傾訴著”銀翼殺手”和瑞秋間難以解釋的情愫與情慾,深情中卻充滿憂鬱,一個是獵殺人造人的”銀翼殺手”,另一個是一直以為自己是人的人造人,只是,人造人,就不配是人嗎?Blade Runner Blues則在沈靜中透露著無力感,終結人造人是”銀翼殺手”的任務,只是當從一個努力想活下去的人造人背後開槍時,殺人的感覺還是那樣深刻,難以忘懷,也始終難以適應.這兩首作品的爵士風格相當濃郁,呼應了電影本質的黑色電影情調。

  Tales Of The Future,Damask Rose是兩首氣氛十分獨特的作品,在雷利史考特的未來世界裏,民族和文化由於交通和資訊的發展,形成高度的融合,展現了新的文化面貌,甚至出現了結合了多種語言於一體的方言,我覺得這是一種十分特殊的構想,而這兩段音樂可以說是這種構想一種具體化的結果,你可以感受到范吉利斯試圖在呈現一種新的文化色彩,聽起來像是一種民族音樂,可是你又無法說出它像什麼,或者是,你覺得它像很多東西,印度的,中東的,希臘的,匈牙利的,但是又不完全是,冷冽神祕的電子編曲展現古老悲傷的旋律,形成了奇異的音樂風格,充滿了令人沈迷的迷幻色彩,在影片中也刻劃了人造人悲哀的處境和他們奇特的形象,這幾個潛逃到地球的人造人實際上是來找尋人造人的設計者,希望擺脫設定在基因中,即將到來的死亡,只是到頭來,這個創造生命甚至控制生命的人,沒有能力收拾殘局,傷心的人造人殺了這個設計者.

  Blade Runner (End Titles)是這部配樂中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是一首十分出色的電子音樂,這個主題實際上只出現在全片結尾,但是它聽起來就像另一個開始,影片結尾時”銀翼殺手”帶著心愛的女子遠走高飛,雖然他明白她是一個人造人,她的設定和設計有別於其他人造人,所以在其他人造人全部走到盡頭時,她卻意外的活了下來,但是她仍舊是一名人造人,不曉得什麼時候終結的那一刻會到來,也許就是明天,但這些都不再重要了.這個音樂後來常被台灣用在一些電視的動作場面上,因為它的確有些那種味道,只是如果朝那方面想,就覺的這個音樂有些像電動的配樂了,所以通常我是不那樣想的.

  Tears In Rain雖然安排在原聲帶的最後,不過它並不是電影的結尾,但它是電影中最令人深思的一刻,殺死科學家的人造人和”銀翼殺手”在陰冷暗夜中纏鬥,人造人佔盡上風,最後卻在生死關頭拉了”銀翼殺手”一把,他坐在雨中說了一段引人深思的話,這段對白也收錄在音樂中,你可以感受到人造人對生命的渴望,和生命被擺佈的悲哀,然後人造人在雨中靜靜的死去,他手中的白鴿也在他生命終結的一刻展翅高飛,沒入漫天陰雨中.

  <銀翼殺手>這樣一部電影,呈現了奇異的時空,和微妙的人性糾葛,而且攝影和藝術指導的表現相當優異,是一部相當出色,同時也言之有物的科幻電影,而范吉利斯的電子音樂在詮釋上十分傳神,也很風格化,細膩的刻劃出電影中高等而先進的未來景觀,然而卻充滿了迷惑和疏離感,相較之下,盧貝松的<第五元素>和艾瑞克.塞拉的配樂,實在只是小孩子的作品罷了.

附錄一:電影<銀翼殺手>推出於1982年,當年並沒有發行電影原聲帶,但後來Vangelis的音樂與電影都受到很大的矚目,也對日後未來風格的科幻電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82年唯一發行的一張<銀翼殺手>電影音樂專輯,是由The New American Orchestra錄製的<銀翼殺手>管絃重編選曲,這張作品將<銀翼殺手>中的若干主題做新的管絃編曲,並且以演奏曲的型式演出,是當年唯一可以在唱片上獲得<銀翼殺手>電影音樂的途逕,不過這並不是非常理想的演出,實際上管絃編曲無法有效展現Vangelis空靈,神祕,滄涼,迷離的電子音樂質感,走味走的非常厲害,是一張頗受惡評的專輯,因此樂迷在80年代大概只能引領企首電影原音的發行,或者在Vangelis的精選集中收集<銀翼殺手>配樂的少許片段。

  1993年,Off World Music以限量發行的型式,推出了第一個完整版電影原音電影原聲帶,原則上是一張Bootleg式的小量發行專輯,大多數的樂迷都一片難求,但在1994年Vangelis終於在千呼萬喚中,推出了重新做電腦錄音與演出的完整版<銀翼殺手>電影原聲帶,雖然談不上真正的完整,但所有的音樂都由Vangelis本人整理演出,成為<銀翼殺手>原聲帶中的經典版本,台灣地區當時甚至推出了24K金的鍍金版,這是全世界唯一採鍍金CD發行的<銀翼殺手>電影原聲帶,因此也成為全球樂迷爭相收集的版本之一。1995年,Gongo Music又以Bootleg的型式,再次推出1982年電影原音的完整版電影原聲帶,收錄的曲目高達70分鐘,包括了許多Vangelis的版本中遺漏的音樂,同時沒有混編對白,Gongo Music與Off World Music兩張Bootleg收錄的曲目小有差異,不過差異性的曲目並不是特別重要的作品。在Bootleg版中保留了<銀翼殺手>中所有營造氣氛的,較不具旋律性的配樂作品,也包括了電影中的日本廣告配樂以及預告片配樂 (預告片配樂並非Vangelis所做),對樂迷來說,不少曲目都是相當值得與特殊的演出,可惜的地方在於這種版本的錄音品質不佳,比起Vangelis的版本來差了很多,對這類電子音樂的欣賞來說,是很大的折損。Bootleg中同時收錄了John Williams為電影公司所做的片頭曲Ladd Company Theme,不過John Williams與這部電影沒有任何關係。目前在若干電影音樂原聲帶收集網站上(如Supercollector ),仍可以購得羅馬尼亞發行的Gongo版Bootleg,定價約在三十美元上下,對講究錄音品質的樂迷來說不是很理想的唱片,但對<銀翼殺手>的影迷或樂迷來說,相信還是有其吸引力的,至於競標網路上的價格則紊亂不堪,而且並不合理,洛伊並不建議大家競標這樣的唱片。

後記於2016年:我在2016年回頭看約18年前寫的文字,想起來我所採用的電影內容是82年的電影版本,所以在此做一些補充。本片日後陸續推出導演剪輯版和終極版,與原來的版本有幾個重要的更動,其一是刪掉了很多解釋故事的畫外音。再來是增加了獨角獸夢境的相關情節,這個情節暗示追殺人造人的男主角本身就是人造人,而他直到電影最後一刻才有若有所悟,因此結局也將他與瑞秋遠走高飛,修改成只是推門離開的開放性結局。這個更動雖然有些天外飛來一筆,成了每個人都可能是人造人,甚至自己未必知道的世界,但仔細想來是故事的重大翻盤。原來男主角是個善於鑑別人造人的人類,只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多少覺得人造人固然有破綻,但也許和人類,或許是他所認知的人類,也就是他自己,並沒有那麼不同,這形成了一種到底怎麼樣才算是人的哲思。但新版的結局裏,男主角的疑惑似乎變得很單純,他不只和人造人類似,他本來就是人造人,他變成一個善於運用規則設定找出同類的人造人而不自知,只是這樣一來,他真的知道人是什麼樣子嗎?而下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他是個人造人,那麼他需要在乎人是什麼樣子嗎?最後,配樂後來也推出不少版本,因為洛伊沒有再買就不再說明,大家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不少相關資訊。

*****

By Loyalwise Ye 1998/11/20


范吉利斯的科技造樂,與《銀翼殺手》的仿生迷航 (原文載於 釀電影)

  在史丹利.庫伯利克(Stanley Kubrick)《2001 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放進古典管絃交響樂之前,科幻電影的音樂大多追求奇異的聲音,原音樂器(Acoustic Instruments)只能運用古怪的配器與演奏技巧表現這種效果。而若使用電子合成技術,音色的實驗與開創更有變化,聲音形成的原理也更契合科學主題,因此電子音樂很快成為描寫未來科技或太空異域的重要元素

  五零年代起,特雷門琴(Theremin)顫動扭曲的嗡鳴,在科幻電影中四處飄遊。1971年溫蒂.卡洛斯(Wendy Carlos)《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將電子音效組織成樂章,緊接著喬吉奧.莫羅德爾(Giorgio Moroder)的《午夜快車》(Midnight Express)范吉利斯(Vangelis)《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皆展現更豐富的音色和表達力,包括模擬原音樂器,並且獲得金像獎等主流電影獎與音樂巿場的認同。到了范吉利斯高度發揮電子音樂性能的《銀翼殺手》(Blade Runner),科幻音樂來到至今難出其右的新境界,也奠立賽博龐克(Cyberpunk)的美學基礎。 

  電子音樂有幾項有別於原音樂器的特色,其一是它可以透過科技創造前所未聞,非來自真實材質的音色,這是早期科幻電影使用電子音樂的主要目的,透過介於音樂和音效之間奇幻而超現實的聲音,建立科幻風和未來感

  范吉利斯在《銀翼殺手》中也採用帶有音效氣質的電子音色,但他避免過於怪異陌生的調性,多數聲音聽起來像電機、金屬或電子訊號,有種熟悉的機械感與科技感。他不企圖建構奇異時空,而是預想時隔不久的未來。這些聲音四處出没,與音樂旋律或環境聲響交融難分,使《銀翼殺手》的世界,包括城巿、街道、建築、居所,乃至於其間的角色,都被悄悄染上一層科技色彩,彷彿從環境到人物,都是一部部精微運作的機器。

  此外,電子音樂可以藉由科技無限延展長音,強化迴音或殘響的表現,尤其殘響(Reverb)是《銀翼殺手》非常顯著的聲音特徵,電影中諸多場景是空盪的建築空間,對白與聲音在其間迴繞盪漾,而范吉利斯的音樂也大量採用空間殘響效果,進一步加深這種感受。這種音場效果聽似範圍封閉卻深不可測,音質虛實交疊,邊際飄忽不明,呈現出深邃夢幻的空間感與抽象感。無論是場景氛圍的渲染,或是深層靈魂的探索,相較於音質明確實在的原音樂器,別具幽幻氣息。

  結合這種兼具科學與空幽的聲音特質,范吉利斯以長音銅管主奏唯美遼闊的主題旋律,引領觀眾飛進未來城巿夜空,進入迷離的電子宇宙。《銀翼殺手》的序曲在陰暗朦朧中,穿透出冷調的瑰麗,就像在昏沈夜色裏繁華閃爍的文明燈火。這種筆法也從景觀寫到性靈,范吉利斯原來多以陰沈冷冽,無旋律感的電子音訊描寫仿生人(Replicant);但當追殺主角  Rick Deckard 的仿生人 Roy Batty,在垂危之際反手相救時,仿生人的音樂也有了戲劇性的轉折,重現的序曲主題旋律,音色由殺氣瀰漫的壓迫電音與人聲合唱,轉為晶瑩寥落、悲泣嘆息的電子琴聲,傾訴仿生人對生命的嚮往與遺憾。隨著Roy氣絕,他手中的白鴿振翅高飛,没入漫天陰雨,范吉利斯以宏闊深幽,餘音飛散的電子音質,為近乎慢速凝結的影像,注入釋放昇華而飄零消逝的意境,如同他的金獎作品《火戰車》般,充滿悠長詩意。

  相對於樂手可以直接投入技巧與情感的原音器樂,電子音樂容易讓人覺得冰冷無情,然而范吉利斯的《銀翼殺手》既有疏離的科技質感,也有極為濃烈的人性情感。這種情感除了來自動人的抒情旋律,也來自范吉利斯的配樂模式,而這種模式非是電子音樂難以達成。

  范吉利斯完全以直覺進行配樂,他坐在像太空船控制中心的工作室中,周遭滿滿環繞鍵盤儀表與機器設備,在第一次體驗電影時,直接順著影像故事帶給他的感受,演奏音樂並完成錄音。他將自己對電影的情感反應,透過電子合成器直接投射成音樂,幾乎略過作曲的過程,部份曲目可能會視需求,事後添加其他樂器演奏或人聲演唱,但添加元素越少越好。他偏好使用第一次與電影接觸時留下的錄音,即使可能略有瑕疵但仍盡量避免修改,因為他認為最初的直覺最為珍貴與真誠。可以說范吉利斯以自己為轉換器,用最真接的方法,將男女主角的意亂情迷,轉換成音樂傳遞給觀眾。

  男主角 Rick Deckard 以追殺仿生人為業,卻愛上不自知是仿生人的女子 Rachael,他對她由冷淡好奇,轉為同情憐惜。Rachael 是故事裏第一個對 Rick Deckard 出手相助的仿生人,她自詡為人時冷漠高傲,驚疑身世後感到迷惑憂傷,反而變得有血有肉。雷利.史考特為此選用范吉利斯早期的電子音樂舊作〈Memories of Green〉,電子音訊與溫柔琴聲交織錯落,像在感慨仿生人面對植入記憶時的空虛與失落。

  在兩人感情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橋段,女子在光影明滅間,默默接近觀察男子的血肉之軀,冰冷懸疑的電子訊號,在迷濛空氣中飄浮顫動,然後充滿柔情與慾望的薩克斯風,在壓抑掙扎中浮現,濃厚的抒情語氣與爵士情調,隨著情緒起伏波動,音樂展現高度的情感張力,直追伯納.赫曼(Bernard Herrmann)《迷魂記》(Vertigo)

  范吉利斯在《銀翼殺手》中使用復古爵士風格並不意外,電影本身就深具黑色電影(Film Noir)的情調;犯罪與邊緣行徑在都巿角落的微光暗影中若隱若現,世間男女則在道德異色的禁忌間曖昧遊走。而黑色電影慣用爵士音樂,描繪頽癈浮生與挑動情慾。在《銀翼殺手》中, Dick Morrissey 的薩克斯風演奏極為搶眼,優美深情的戀曲〈Love Theme〉,情感濃郁而惆悵,而以低迷藍調描寫仿生人的流離與獵殺,悲涼無力到讓人不忍卒聞。由 Don Percival 演唱的爵士情歌〈One More Kiss, Dear〉氣質溫醇,則做為在街頭流動的環境音樂。

  黑色電影經常運用環境音樂形塑都會區域的特殊風貌,《銀翼殺手》呈現的複合樂風,令人印象深刻。范吉利斯幾乎是最早將民族音樂與現代電音融合,並且出色運用於電影音樂的先驅。《銀翼殺手》中的洛城街景,混搭東洋與亞洲風情,老式爵士歌曲在街頭飄送,日本古調伴隨著懸於夜空的電子廣告不絕於耳。這些強烈的聽覺印象,突顯了導演對未來世界、種族文化融合變遷的綺麗想像。

  而范吉利斯在鬧區夜店的場景中,更呈現了目不暇給的多種族樂風,其中又以 Demis Roussos蒼勁玄奇的吟唱最為迷人。這位希臘傳奇歌手與范吉利斯早年曾共組樂團愛神之子(Aphrodite’s Child),經典歌曲〈Rain and Tears〉即是該樂團的代表作,Demis Roussos 為《銀翼殺手》演唱的曲目〈Tales Of The Future〉,旋律具有悠遠古老的中東色彩,歌詞與唱腔則是阿拉伯與埃及語言的混合,加上神祕迷醉的電子音樂,跨界揉合種族時空與古典流行的意象不言可喻。

  《銀翼殺手》自推出以來有多個剪輯版本,究竟追殺仿生人的人,是否也是仿生人,只是對此沒有自覺,也有不同的解釋。導演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多年來念念不忘,反覆思索修改,每一個新的版本都讓人多愛上此片一些,但無論哪一個版本,范吉利斯的終曲始終適用。在台灣由於影音媒體的使用,終曲可能是《銀翼殺手》中台灣觀眾最熟悉的音樂作品。悠長的絃樂在鼓聲中飛揚馳騁,其旋律或音色先前未曾出現,這使得《銀翼殺手》無論如何結局,感覺都像全新的開場。風雨過後,倖存的男女主角向未知前進,他們對生命與靈魂有了新的體悟,而世界的虛實真假,猶待探索。

  時隔三十五年,續集電影《銀翼殺手 2049》(Blade Runner 2049)即將問世,當年范吉利斯設下高標的配樂,使繼任者倍受矚目,壓力恐不亞於擴充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星戰配樂的麥可.吉亞奇諾(Michael Giacchino),或是延續溫蒂.卡洛斯創界傳奇(Tron)的傻瓜龐克(Daft Punk)。而無論是原來選定的約翰.約翰森(Jóhann Jóhannsson),或後來加入的漢斯.季默(Hans Zimmer),都是當代一時之選。

  約翰.約翰森是《銀翼殺手 2049》導演丹尼.維勒納夫(Denis Villeneuve)的老搭檔,他的電影音樂作品雖然不多,但每每是話題之作,從《愛的萬物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怒火邊界》(Sicario)、《異星入境》(Arrival)等作品,足見他在譜寫旋律、概念表現和聲音設計上有一定的火候。至今他並沒有配樂作品近似范吉利斯,但在有限的電影音樂作品也未曾重覆風格,他在新作能展現多少潛力與突破,令人好奇。

  相對的,當紅炸子雞漢斯.季默的早期樂風頗具范吉利斯的架勢,音樂語言和表現手法常見范吉利斯的影響,漢斯.季默的走向比較激昂飽滿,范吉利斯則相對清透空靈,有如管絃交響配樂家中,約翰.威廉斯與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的對比。漢斯.季默並不諱言自己曾經深受范吉利斯、顏尼歐.莫里克奈(Ennio Morricone)與喬吉奧.莫羅德爾的啟發,而今他攜手後起之秀 Benjamin Wallfisch 將如何為《銀翼殺手2049》增色,也令人期待。

  基於幾位音樂家過去的風格,若要說我對即將登場的配樂新作有所疑慮,大概會是我希望約翰.約翰森或漢斯.季默在聲音的質感和組織上,不要過於沈厚濁重,但另一方面,要求其他人來扮演范吉利斯似乎也不甚公允,總之我們拭耳以待。

  《銀翼殺手》設定的 2019 年在即,但我們距離電影中的世界依然遙遠,科技造人尚未可及,但科技造樂已是推陳出新,無所不在。電子合成音樂已經發展出迥異於原音器樂的性格與美學,那麼當科技造人成真時,人類還能用人類的觀點,定義人性與靈魂嗎?這是科技造樂的遐想,也是科技造人的迷惘。

後記:《銀翼殺手 2049》最後未採用約翰.約翰森的作品。

By Loyalwise Ye 2017//8/29


收錄曲目:

01. Main Titles
02. Blush Response
03. Wait For Me
04. Rachel's Song
05. Love Theme
06. One More Kiss, Dear
07. Blade Runner Blues
08. Memories Of Green
09. Tales Of The Future
10. Damask Rose
11. Blade Runner (End Titles)
12. Tears In Rain

Blade Runner/銀翼殺手

Music Composed by Vangelis

1995 Gongo Music ( Bootleg : printed in Romania ) 
  





01. Ladd Company Theme
02. Main Titles And Prologue
03. Los Angeles, November, 2019
04. Deckard Meets Rachel
05. Bicycle Riders
06. Memories Of Green
07. Blade Runner Blues
08. Deckard's Dream
09. On The Trail Of Nexus 6
10. One More Kiss, Dear
11. Love Theme
12. The Prodigal Son Brings Death
13. Blimpvert
14. Dangerous Days
15. Wounded Animals
16. Tears In Rain
17. End Titles

****


Blade Runner/銀翼殺手

Music Composed by Vangelis

1993 Off World Music ( Bootleg )
  





01. Ladd Company Logo  
02. Main Titles and Prologue 
03. Los Angeles, November, 2019  
04. Deckard Meets Rachel  
05. Bicycle Riders  
06. Memories of Green  
07. Blade Runner Blues  
08. Deckard's Dream 
09. On the Trail of Nexus 6  
10. If I Didn't Care (Lawrence)  
11. Love Theme  
12. The Prodigal Son Brings Death  
13. Dangerous Days 
14. Wounded Animals  
15. Tears in Rain 
16. End Titles 
17. One More Kiss, Dear  
18. Trailer and Alternate Main Titles (by Randles) 

****


Blade Runner/銀翼殺手

Orchestral Adaption of Music Composed For The Mortion Piture by Vangelis

1982 Warner Music
  




01. Love Theme
02. Main Title
03. One More Kiss, Dear
04. Memories Of Green
05. End Title
06. Blade Runner Blues
07. Farewell
08. End Title Reprise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