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oom With A View/窗外有藍天
Music Composed by Richard Robbins
1983 soundtrack released in 1986 Filmtrax PLC
<窗外有藍天>是導演Merchant Ivory改編E.M.彿斯特三部曲的開場(<窗外有藍天>,<墨利斯的情人>與<此情可問天>),也是三個故事中,最富浪漫主義精神與喜劇色彩的作品,以二十世紀初期為時代背景,描寫一對不同社會地位與性格的英國男女,相遇與相戀的過程,女主角露西來自英國鄉間的傳統士紳世家,家風嚴謹拘束,男主角喬治的家庭則屬於英國當代新興的中產階級,生性熱情自由,不拘繁文禮教,兩人在充滿文藝復興氣息的彿羅倫斯,因交換一間有景緻的旅館房間而結緣,進而交會出情感的火花,這卻也讓已有婚約在身的露西陷入矛盾與掙扎,歷經一番庸人自擾的波折,最終能以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喜劇結局收場,露西也在內心交戰的過程中,學會打開心門,掙脫重重外在的束縛,勇敢的面對內心真正的感受.
電影音樂由Ivory的長期搭檔Richard Robbins擔任,不過談起這部電影音樂,還是應由普契尼說起,因為在電影中巧妙的結合了兩部普契尼的歌劇作品,”強尼.史基基-Gianni Schicchi”與”燕子-La Rondine”,尤其導演有意將”強尼.史基基”一劇與<窗外有藍天>的情節相互對照,為電影增添了更形動人的韻味,與令樂迷影迷玩味再三的趣味性,而就算是對普契尼歌劇全無涉獵的觀眾來說,電影中所引用的兩首詠嘆調,”強尼.史基基”的”親愛的爸爸”,與”燕子”的”杜莉塔的幻想”,也還是電影中最為印象深刻的音樂作品.
說起來,”強尼.史基基”是一部內容荒誕不經的無厘頭諷刺劇,內容描述彿羅倫斯貴族Buoso Donati過世後,一群貪圖遺產的遺族親友聽信強尼.史基基的計謀,設法暗渡陳倉,更改遺矚,只是這些想分一杯羹的貴族們,到頭來反而讓史基基擺了一道,結果史基基成為遺產的最大受益者,也為自己的女兒Lauretta贏得了一棟彿羅倫斯的房子當嫁妝,故事本身雖然滑稽牽強,但”親愛的爸爸-O Mio Babbino Caro”這首絕美的詠嘆調卻廣為流行,這首曲子出自Lauretta向父親告白與貴族青年Rinuccio的愛情,並哀求父親成全的段落,旋律抒情優美,十分動人,Ivory選用這首作品做為配樂上的主軸,除了將電影的典雅風格妝點的更形出色之外,對熟悉”強尼.史基基”的觀眾,又增生了更多聯想的思考空間.
實際上,”強尼.史基基”和<窗外有藍天>確實存在著不少共通點,例如,兩個故事都以彿羅倫斯為背景,彿羅倫斯(翡冷翠)是文藝復興運動的發軔之地,西方文化走出中古世紀的重要舞台,E.M.彿斯特早年曾前往義大利,希臘等地旅遊,深深著迷於彿羅倫斯特有的文化氣息,尤其相較於英國社會的端莊,守舊與做作,彿斯特眼中的義大利是充滿熱情與活力的,也因此在<窗外有藍天>中,彿斯特選擇彿羅倫斯作為解放愛情束縛的舞台,讓露西拘謹徬徨的情感,走出封閉壓抑的黑暗時代,忠於自己的感受,追求應有的幸福.此外,”強尼.史基基”的故事發生在十三世紀的意大利,正是意大利貿易商人社會地位攀升的時代,這股來自平民的力量,正是文藝復興的動力,劇中主角史基基即出身新興巿民階級,他狡黠伶俐,不僅愚弄了貪婪遲鈍的貴族,也成全了女兒Laurreta與貴族Rinuccio的姻緣,這種世襲與新興的社會結構變動,與不同社會階層間微妙的人際關係,異曲同工的,呈現在<窗外有藍天>的二十世紀初期英國社會,以及喬治與露西的交往過程中.”親愛的爸爸”中,Laurreta苦苦哀求父親成全所愛,甚至要脅父親若不允婚,不惜投河自盡,優美悽柔的詠嘆調述說的卻是熾熱大膽的感情剖白,配樂中使用這首作品做為露西的主題,透露著露西嫻熟守禮的外表下,也蘊含著熱情與浪漫的情感本質,露西礙於種種束縛,始終不願坦承自己對喬治的真實感受,直到與喬治的父親,老艾默生先生的一席深談,露西才化解心防,也了解到即使自已可以一再的欺騙他人與逃避現實,但終究無法欺騙自己,”親愛的爸爸”一曲的告白運用於此,也顯得格外有趣.
”燕子”的故事則是描寫風塵女子Magda,追尋一段緬懷少女情懷與青春熱情的戀情,但在現實條件下,終究走向難以結合的收場,故事本身雖然簡單薄弱,但劇中對愛情抱持著十足浪漫主義的立場,辯解著愛情不僅只是親密的動作,醉人的情話,如果沒有發自於心的熱情,就難有真心摯意的愛情,同樣的,當內心的熱情被點燃時,愛情也將變得無從否認與抗拒.”杜莉塔的幻想-Chi Il Bel Sogno Di Doretta”出自第一幕中,詩人Prunier吟唱了一首自已編寫的歌,描寫一名美麗的女子杜莉塔,在夢中拒絕了國王的求愛,即使國王傾其所有,杜莉塔也不願意出賣自己的情感,歌曲至此詩人卻停了下來,因為這首歌尚未完成,詩人不知如何替故事結尾,此時在一旁聆聽的Magda心有所感,於是接著完成了這首歌,在Magda真情流露的歌聲中,杜莉塔的故事有了一個簡單的結尾:一日一名年青學生深情的吻了杜莉塔,喚醒了杜莉塔心中的熱情,也讓杜莉塔領略了愛情.寫到這裏,相信許多人己經想到這首曲子是如何出現在電影中了,沒錯,正是喬治穿過原野,情不自禁且突如其來的吻了毫無心裏準備的露西,這是<窗外有藍天>中最唯美的一幕戲,戲劇轉折既唐突又浪漫,影像與音樂結合得充滿詩意,也令人驚訝普契尼的作品和彿斯特筆下的情節情境如此契合,幾乎像是普契尼為彿斯特寫了這首歌,不過當然這樣的劇情在現代是不宜模仿的危險動作,畢竟喬治與露西早已互相吸引,否則喬治這種”強吻”的行徑可就要惹出性騷擾的風波了.
有了普契尼音樂的精湛套用,<窗外有藍天>在配樂上的內涵已相當完備動人,在原聲帶中,兩首詠嘆調除了選用Knawa的演唱版本外,也以交響配樂的型式穿插其中.但這並不指Richard Robbins的原著配樂無用武之地,在原著音樂上,Robbins特意將意大利與英國的描寫區分成不同感受的音樂風格,在意大利的幾個配樂段落,如彿羅倫斯的遊歷(Lucy, Charlotte and Miss Lavish Tour The City,In The Piazza Signoria),在街頭驚見謀殺(In The Piazza Signoria),與突如其來的風雨(The Storm)等,在音樂的表現上都顯得極富戲劇性與生命力,編曲的音色上也較為強烈大膽,相對的,回到英國後的音樂雖然典雅柔美,卻顯得內斂保守,除了偶爾間差喜感的段落,幾乎一直到終曲,主題旋律才真正揚起了明亮歡愉的活力,而整體來說,原著配樂的表現仍是深具巧思的.
普契尼的詠嘆調廣受喜愛,質感抒情唯美,一向都是電影配樂的利器,如<致命的吸引力>中訴盡棄婦悲悽的”美好的一日”(出自”蝴蝶夫人”),或<紫屋魔戀>裏,暗示破解魔咒的方法是找出精靈的名字,而選用了”公主徹夜未眠”(出自”杜蘭朵公主”),不過像<窗外有藍天>結合呼應的如此緊密貼切,又如此典雅優美,實在格外難能可貴,這一點,就要感謝導演ivory匠心獨具的文學感受與表現手法,開拓了電影觀眾的體驗與視野.
部分內容引述:林怡俐/此情可問天/中譯本/綠苑春濃/序言
歌劇背景資料參見 http://www.ao.net/~jmo/john/music/bravo.html
收錄曲目:
01. O Mio Babbino Caro
02. The Pension Bertollini
03. Lucy, Charlotte and Miss Lavish Tour The City
04. In The Piazza Signoria
05. The Embankment
06. Phaeton and Persephone
07. Chi il Bel SognoDi Doretta
08. The Storm
09. Home and the Betrothal
10. The Sacred Lake
11. The Allan Sisters
12. In The National Gallery
13. Windy Corner
14. Habanera
15. The Broken Engagement
16. Return To Florence
17. End Titl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