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5月4日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慧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慧

Music Composed and Conducted by John Williams

2001 Warner Bros Records
 









  <人工智慧>並不是John Williams與Steven Spielberg合作的第一部科幻電影配樂,John Williams也一向是科幻電影音樂這個領域的大師級人物,那究竟是什麼讓<人工智慧>顯得如此特別,道理很簡單,有趣的地方在於,即使John Williams寫過許多影史最著名的科幻樂章,但嚴格來說,John Williams並沒有真正寫過以未來世界做為主題的科幻電影配樂,John Williams過去與Spielberg合作過的所有科幻電影,包括<第三類接觸>,<E.T. 外星人>或者<侏羅紀公園>,故事背景都設定在當代,在這樣的電影中寫出未來感的科幻電影音樂反而會格格不入,其他如<星際大戰>或<超人>,故事重點也都不是以對未來世界提出想像與預言做為主題,固然,我們可以在部份的<第三類接觸>與<超人>中,透過John Williams對外星人與克里頓文明的描寫,感受到John Williams對先進文明世界的想像力與描繪,但基本上,<人工智慧>會是John Williams第一次有機會,完整而且全面的,以音樂對未來世界提出定位與預見,John Williams一向被視作科幻電影音樂的第一把交椅,卻時至今日才能寫一部內容意識上有機會挑戰<2001年太空漫遊>,<華氏451度>與<銀翼殺手>的科幻電影音樂,這樣的演出如何能不令人期待.然而,<人工智慧>這部配樂作品最大的問題在我看來,並不是John Williams能做到什麼,而是Spielberg能讓John Williams做到什麼?


  我們回到電影中,來看看<人工智慧>的音樂究竟是如何開場,而它又是如何結束的.在電影裏,第一段出現的配樂曲目其實是Cybertronics,這是一首相當沈鬱冷調的絃樂合奏曲,而最後一首配樂曲目卻是The Reunion,一首再溫和柔美不過,有如搖籃曲般的鋼琴抒情作品,在這樣的兩極之間,我們可以感受到這部電影從開場到結尾時所經歷的變動,Spielberg的故事與導演出現一種搖擺不定的感覺,在做為Steven Speilberg與做為Stanley Kuberick間搖擺不定,最後我們從這部電影中領悟到,雖然這是一個出自Stanley Kuberick構想的故事,但Steven Speilberg與Stanley Kuberick終究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這部電影在揭開序幕時其實並沒有配樂,直到這部電影的中心命題首次浮現,Cybertronics這段配樂才隨之幽幽昇起,那也就是以下這個問題被提出來的時候--”如果機器人能有感情,能愛人類,那麼反之,人類能愛機器人嗎?人類到時候應該如何面對機器人?人類對機器人的愛,應該有什麼樣的責任?”--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整部電影的命題主軸,至少,在一開始時是如此,然而,這其實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Steven Speilberg在電影一開場即點出這一點,可以讓人感受到這個故事起始時的雄心,而與之呼應的John Williams,在這樣的命題中看到了一份幽暗與陰冷的前景.

    John Williams的這段絃樂合奏作品Cybertronics處理的相當陰鬱,一方面是由於這段音樂接下來描寫的是愛子罹患絕症的女主角Monica,自然不免透露出一種不可自拔的憂傷與心痛,但同時,這段音樂將”人類如何面對有感情的機器人”的討論,與讓Monica領養第一個能愛的機器小孩的安排連貫起來,暗示了人類選擇以機器小孩做為情感替代品的詭弔與無奈,John Williams以如此深沈的音樂做為這個命題的序曲,是相當高明的作法,也顯現出這個構想陰暗的一面,我們後來會發現,機器小孩David的研發源起一個教授對已故愛子的思念,但David在設計者的眼中是無法取代自己親生的孩子的,無論複製了多少個機器David,都不會是那個已經死去的小男孩,而諷刺的是,David卻被這個教授構想成一種安慰其他人類的商品,因為未來世界人口的繁衍受限,許多渴望小孩而不可得的父母會樂於擁有一個機器小孩,一個情感的替代品,然而這種愛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只要機器小孩的設定被啟動,就會無怨無悔的愛他們的父母,不論他們的父母是什麼樣子的人,不論他們的父母如何對待他們,機器小孩的愛將會是永遠的.機器小孩的愛是被設定與被啟動的,沒有選擇,沒有變動,也不需要發展與培養的過程,而且是專一的,絕對的,但人類的愛恐怕是多變而複雜的,機器小孩的愛不會也無法更改,但人類的愛卻會,一旦人類不需要,或者無法接受機器小孩的愛時,只有將機器小孩銷毀一途,換而言之,機器小孩的存在是因為他們能給人類永恆的愛,但會被銷毀的原因也是因為他們的愛是永恆的.

    儘管Monica被告戒,如果無法確定自己的情感,就不要輕易啟動David的愛,但不幸的,人類的情感偏偏總是捉摸不定,於是,接下來我們看到了Monica必需放棄David的悲劇,David可以,也渴望永遠的愛著Monica,但Monica卻無法做到這一點,原因很簡單,David終究只是一個暫時的情感替代品,他無法取代Monica親生孩子的地位,但是一個被設定要永遠愛著一個人的機器小孩,恐怕並沒有能力了解人類的情感與愛是何其複雜,他相信自己被放棄是因為自己不是有血有肉的真人,於是David踏上長達兩千年的旅程,希望變成真人回到母親身邊.Speilberg將這段森林中的遺棄戲處理得宛如生離死別般煽情,John Williams的配樂Abandoned In The Woods也同樣深具摧動力,主題旋律的結構看似簡單,但編曲手法卻洶湧如潮,最後在澎湃的管絃中散落點點破碎的琴聲,精湛的刻劃出David被拋棄時的淒涼,與David美好世界的崩解.

   我們在David的旅程中,看到了未來世界中,人類與機器人對立的黑暗面,但基本上Steven Speilberg在這部電影中對未來世界的描寫其實並不夠深入,我們看不到那個時代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人類究竟如何在劇變的生態環境中掙扎生存,尤其是,如何與人工智慧互動生活,人工智慧究竟參與人類的文明與生活到哪一種程度,我們在電影中實在得不到太清楚的感受,只有片子一開始時幾段短短的旁白,與一場人類屠殺機器人的嘉年華會,隱約告訴我們,這個時期大多數的人類正與天災搏鬥並且逐漸滅亡,少數能安身立命的人類靠的是機器人的貢獻與付出,然而人類卻採取種族歧視般的態度對待,甚至屠殺機器人,顯然人類相當的依賴機器人,卻又視機器人為次等人種,而另一方面機器人卻在人類的巧思下迅速進化,逐漸覺醒,他們漸漸明白,有一天地球的環境災難會摧毀人類,但機器人卻能存活下來,也許,人類也明白這一點,也因此對機器人更加憎恨,卻又不能沒有機器人來維持人類的生活需要,如此黑暗與悲涼的文明景象,Steven Spielberg幾乎只是點到為止,甚至避而不談,他讓人類在屠殺機器人的歡聚中突然良心發現,救了David一命,他所呈現的未來景觀主要是一個未來版的拉斯維加斯,與已成海上殘城的紐約遺跡,僅此而已,不僅非常表面,也非常片面,真正的未來世界,究竟在哪裏? 

  也由於Steven Spielberg對未來世界的描寫如此表淺與模糊,John Williams對未來世界的描寫也就難以出現驚人的手筆,如The Moon Rising,主要是一段描寫人類追捕機器人的動作樂章,當中談不上出現任何具有未來觀與未來意象的描寫,最多只能當作一首管絃動作音樂來看待,但即使如此,這仍是一首不錯的管絃動作音樂,一開場咄咄逼人的絃樂語法再創John Williams寫動作管絃的新氣勢,中間來上一段簡單的電子舞曲描寫外型超炫的追捕手”獵犬”,不過John Williams的這段電子音樂僅是點到為止,而且以電子節奏為重,並不刻意經營旋律,到了電影中你就會了解為什麼,因為坦白說這段戲的音效很吵雜,都是摩托車震耳欲聾的引擎聲,除了節奏之外其他的聲音根本就聽不到,而後半段巨月上昇的配樂則處理的壓迫感十足,David與許多殘缺不全的機器人相遇的場面也處理的十分陰沈,機器人在這個時代,既是人類的救星,卻也有如種族屠殺下的受害者.

   而另外兩段描寫未來世界的曲目The Mecha World與Rouge City,採用的是同一個音樂主題,這個主題在The Mecha World中幾乎發展成一首完整的演奏曲,也許是因為電影原聲帶以這首曲目做為開場,同時這首曲子有The Mecha World這樣吸引人的命題,因此這首曲子很容易成為這張原聲帶中最受矚目的曲目,但是,我個人認為這首曲子其實根本承擔不了”機械世界”或”機器時代”這樣充滿未來觀的命題,這首作品以簡約的風格,層層堆砌的管絃編曲手法,呈現出一份精密與浩大的氣質,但在電影中這個音樂僅用來描寫一個未來世界的風化區與海上的紐約癈墟,如何能帶給人The Mecha World的感受呢?John Williams在這段音樂中甚至談不上有任何具體的描寫可言,只能算是一種管絃語言的堆積,而且以John Williams過去編曲手法的洗練與複雜來說,The Mecha World實在稱不上特出,James Horner的The Machine Age(<變人>的開場曲目),其實比The Mecha World更能反應出機械時代的意象與韻味(可惜的是The Machine Age極為欠缺原創性,James Horner根本就是把舊作<Searching For Bobby Fisher>中的主題旋律,原封不動的給搬出來重演一次),但我並不責怪John Williams的The Mecha World沒有寫出機械時代的韻味,因為他的這些音樂本來就不是在描寫這樣的東西,事實上,Steven Speilberg的電影中也沒有真的呈現出何謂”機械時代”供John Williams描寫,而且這些音樂在電影中依然與華麗浩大的景觀影像結合完美,只是我個人覺得它們不應該被套上一個這樣的標題,因為根本文不對題,尤其像John Williams這種描寫對應能力一向很高的作曲家,這種文不對題的感受特別明顯.

   The Mecha World的後半段是相當陰沈的一段音樂,與之呼應的曲目自然是同樣陰暗的Replicas,描寫David終於抵達世界的盡頭,發現自己的身世,了解自己只是一個商品,甚至是,一種玩具,John Williams以最陰暗的音樂來描寫David失控攻擊另一個複製David時的凶惡情境,以及David發現大量複製機器小孩時的恍忽,茫然與落漠,John Williams在這段音樂中的音色與語法揉合了黑暗,悲涼,諷刺與恐懼,充份反應出,這整個故事的真正內涵實際上應該是十分黑暗的,但後來我們也發現,這部片子在Speilberg手上,開始走向不同的方向.

   我們發現在前半張原聲帶中,John Williams使用了很多氣質黑暗的音樂來描寫David的處境,顯見John Williams十分了解這個故事本質中的黑暗與殘酷,其中例外的曲目是Hide And Seek,這是David剛加入Monica家庭中時的一段溫馨樂章,同時也是一段相當逗趣的音樂,這時Monica的親生兒子尚未醒來,Monica還能夠全心全意的愛David,David也確實彌補了Monica的傷痛與空虛.這段音樂是由David的主題旋律發展出來的,用音樂來設定一個角色一向是John Williams相當拿手的,他總是可以精確的用音符捕捉住角色的特質與神韻,<人工智慧>裏的David主題又是一個很好的例子.John Williams寫了一個古怪有趣的小主題,它給人感覺很簡單也很純真,帶了一份可愛的童趣,同時,還有一點不自然與生硬的感覺,因為David雖然是一個有感情的機器小孩,但他的情感與反應是比較基本與簡單的,並不像真正的人類那樣複雜,大家可以觀察到海利喬奧斯蒙演這個角色時,刻意減少肢體動作的複雜性與流暢性,以表現David在功能上與情感上,都只是一個只有基本功能的機器小孩,John Williams在音樂主題的設計上也成功的反應了這些特性,他以一個古怪,單純與有趣的小主題,點出了這個具有基本人類情感的機器小孩,學習加入人類社會的趣味性,這段配樂的語法十分細膩,逗趣時不像<小鬼當家>那樣大力耍寶,反而幽默的十分沈穩,這段音樂也勾勒出Monica與David從陌生到熟悉的情感進展,表現手法上有幾分當年<E.T.>的溫暖氣質.而以電子樂器和鋼琴混合穿插的配器手法,則帶了點”科技”與”人性”結合為一的象徵意味.而另一方面,David這個主題並不是一直都像Hide And Seek中這般古怪與不靈活,我們在後來幾段曲目中,會漸漸感受到這個主題旋律在情感表現上的成長,如結尾時的The Reunion,你會發現David的主題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了.

   John Williams前半部配樂的幽暗與深沈,因為Steven Speilberg的收手,開始有了變化.為什麼我要說”收手”,我們來回想最一開始時,Steven Speilberg對觀眾所提出的那個問題,隨著故事的發展,Speilberg是否真的在剖析與探討這個問題呢?實際上,不知什麼時候開始,那個”人類真的能愛機器人嗎?”的問題早已模糊了,但我必須承認Spielberg模糊這個主題,甚至逃避這個主題的技巧著實高明,他以出色的敘事與影像技巧將故事帶向另一種方向,或者說,他巧妙的掩蓋了整個故事的陰暗面,企圖給觀眾一個最溫暖的,甚至是,圓滿的結局,但很不幸的,這樣的結局其實只是一種虛假的安慰,而這部電影的思考深度也因此消失了,而很有趣的是,在我看來,John Williams的音樂似乎可以算是Speilberg這番假象能完成的關鍵之一. 

  原本萬念俱恢的David,在投入大海中時意外的發現了”藍仙女”,他在深深大海中向藍仙女祈求了兩千年,兩千年對懷著永遠的愛的David而言,實在是微不足道的.這段配樂The Serch For The Blue Fairy是我個人認為這部配樂最美的一段,同時也是電影中感受最深刻的一段,不過原聲帶上收錄的曲目與電影中的並不完全相同.John Williams一開始以沈幽神祕的管絃描寫深海中的遊樂場癈墟,並且運用一些象徵性的樂句點出遊樂場的背景,然後絕美的女聲吟唱在幽暗的管絃氛圍中柔柔飄出,伴隨著深海中的藍仙女塑像,形成一種極為感人的氣氛,John Williams選擇以女聲吟唱為藍仙女發聲,象徵著藍仙女對David的憐惜與平撫,這是電影中最美的一刻,John Williams唯美而動人的旋律,以及溫柔得仿若嘆息的女聲演唱,仿佛真能撫平David一路辛苦走來的百般辛酸與萬般無奈,那種情緒幾乎是一種憐憫,憐憫一個歷經挫折仍相信真愛的機器靈魂,也憐憫一個永遠無法成真的願望,電影其實可以就結束在這一刻,對David而言,他要祈求到自己的願望實現為止,這是他唯一渴望的,也是他唯一所能理解的,需要多久並不重要,因為時間對懷有永恆之愛的David而言並沒有意義,但我們明白David的願望根本不可能實現,電影倘若結束於此,這部電影仍不完美,但一種永恆無垠的美感會拓展開來,然而,就在鏡頭看似漸漸拉長淡出時,旁白開始浮現,述說著多餘的註解,然後,也開始延續著多餘的故事情節.

   是的,Speilberg打算用某個方法讓David那個看似不可能成真的願望實現,即使是在二千年後,而且這個方法,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反諷,但在Steven Speilberg與John Williams聯手之下,所有的諷刺與可悲居然全被掩飾起來了,這兩個人不愧是當今好萊塢的黃金影音組合.

  儘管Speilberg勉強以多餘的情節開始扭轉整個故事,讓電影能有一個美好的結局,但另一方面,John Williams的音樂表現並不多餘.John Williams完全順著Spielberg的想法,開始鋪陳一個跨越時空的幸福結局.Stored Memories and Monica's Theme也是整部配樂最美的段落之一,John Williams以柔和虛渺的人聲,呈現出時空轉換,日換星移的美感,影像上我們看到二千年後的未來世界宛如荒原,而難以想像的高科技文明馳騁其間,但John Williams並不將描寫的重點放在呈現奇異的未來景觀與先進的未來文明上,而放在一種滄海桑田的時空感嘆上,這是非常出色的處理技巧,無形間也潤飾了Speilberg在情節上勉強轉彎的牽強感受,而David被一群高度發展的機器民族喚醒的描寫,也是John Williams在這部配樂中管絃語言發揮最為迷人的一段,輕柔的木管遊移於閃爍幻變的絃樂之間,David的靈魂與記憶也漸漸復甦,然而復甦的,還有David內心的失落與感傷,於是Monica的主題隨之幽幽浮起.John Williams在這段配樂中也呈現了一小段對機器民族的刻劃,使用的音樂是一種冰冷的,單一音調的電子音效,混合著晶亮閃爍的電子音質,它具有科技的精密質感與冷調,但沒有明確的感情,大家可能也都注意到這群高度進化的機器人沒有個別差異,而且,沒有感官,沒有感官也許是因為它們根本不需要,但也許也象徵著它們沒有感受,尤其沒有個人的,個別的感受,它們可能只有接受與傳遞訊息的能力,卻沒有感受與詮釋這些訊息的能力,而這樣的能力,正是所謂的感情,因此David的感受是柔美的旋律與音樂,而機器民族的音樂卻只是一種有如訊號般的聲音.我必須說,Stored Memories and Monica's Theme這段配樂的構思與表現,完全印證了John Williams的大師級風采. 

  而Monica's Theme,成為這部配樂後半部的主題,在原聲帶中這個主題收錄許多種不同的的版本,包括女聲吟唱的Where Dreams Are Born,鋼琴演奏的The Reunion,以及填上歌詞後的主題曲For Always.這是一個旋律相當溫柔感人的抒情作品,不過我個人覺得論旋律之美,這個主題尚在The Search For The Blue Fairy之下,而且很難讓我產生經典之作的感受,但我想這是一個十分通俗也十分容易了解的Love Theme,柔美的情感猶如一首輕呼柔喚的搖籃曲,這個主題代表了Monica,與Monica所象徵的母性之愛,它象徵著David所渴望的一切.這樣唯美的音樂情緒,成功而且巧妙的,掩護了Speilberg在劇情安排上的諷刺與可悲.在故事的最後,Speilberg圓了David的夢,他讓Monica藉著一把青絲復生,即使只是一天的時間,卻也讓David獲得了畢生企求的幸福與愛.姑且不論頭髮裏根本沒有DNA這樣的科學誤解,我們也姑且相信未來科技真的就是有本事憑一束頭髮喚回一個消失了兩千年的生命,甚至是消失了兩千年的記憶與情感,然後將之呈現給David,但問題是,這一切是真實的嗎?Spielberg用最美的影像,John Williams用最美的音樂說服觀眾相信,這樣一個美好與幸福的圓滿結局是真實的,不過,我個人卻覺得這一切其實再空虛與諷刺不過了.因為很明顯的,為David所複製的Monica並不是真正的Monica,她只是一部份的Monica,她沒有真正的Monica會有的顧慮,她沒有對自己親生兒子的記憶,她只能生存一天,她的愛不會受到時間與環境的考驗,不像真正的Monica那樣有掙扎,有取捨,有偏頗,也有變化,因為她只有片段的性格,片段的記憶,片段的情感與片段的生命,而這些片段可以安慰David,所以即使她不是完全的Monica也無所謂,而真正的Monica是那個將David遺棄在森林中,無法愛一個機器小孩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的母親,複製的Monica就像David自己一樣,只是一個用來安慰寂寞靈魂的假像,只是一種為需求而設計的設定,這是何其諷刺與悲哀的結論,一個由人類創造的,用來做為人類情感替代品的人工智慧,最後在另一個情感替代品般的複製生物身上找到慰藉,而這個複製生物居然是透過機器人的力量,為了滿足機器人的情感需求而製造的!!然而,Speilberg將這種諷刺性運用感人肺腑的敘事技巧掩藏起來,加上John Williams柔美感人的音樂,觀眾與David一樣,都不自主的被說服,願意相信Monica能真心愛著David,守護著David,但其實真正的Monica,不僅做不到這一點,同時也早已消失在時空的洪流中了.

   Monica's Theme所衍生的主題曲For Always,並不是一首表現很出色的歌曲,以男女對唱的情歌型式來說,其實有點文不對題,而女聲獨唱的表現方法倒是比較貼近這個主題那種母性之愛的精神.同時,這首歌曲的永恆命題也是對David的愛的一種註解.至於女聲吟唱的Where Dreams Are Born則可以讓人產生很有趣的聯想,其實在電影中,John Williams在女聲吟唱的使用上,只用於作為藍仙女的象徵,但在終曲Where Dreams Are Born裏,John Williams選擇用藍仙女的女聲吟唱來詮釋Monica's Theme,也許這只是一個巧合,但換個角度想的話,你會發現世界上的確是有那麼一個能讓David變身成Real Boy的藍仙女的,那個藍仙女就是Monica,因為,只要Monica願意相信,David就可以成為一個Real Boy,不是嗎!而鋼琴演奏曲Reunion,則是這個主題除了聲樂與歌唱演繹外,最完整的一段器樂演出,一開場的絃樂編曲相當動人,不過鋼琴演奏的主題旋律則沒有太多的驚奇,整首曲子的作風十分平淡,以一種溫和的感動引領觀眾參與David生命中最幸福的一天,然後沈浸在這種幸福中直到結束,<人工智慧>這部電影在一開始所提出的所有課題,在這一刻早已煙消雲散,不需再求甚解,這一刻僅有一種脆弱的,溫暖的,陶醉的幸福,John Williams輕輕的催眠所有的人,既然Speilberg不堅持,John Williams自然也就不再驚動大家去思考這番景像底下的真正意義了.

   <人工智慧>可以說是John Williams近期構思最為精深,表現最為深沈的電影配樂作品,尤其當中豐富的意象之美與符號學色彩,更是歷來僅見,但讓我感到十分可惜的是,John Williams有經典級的配樂構想,最後卻沒有出現真正經典級的作曲成績,許多最精妙的構思只能點到為止,並沒有充份的發揮出力量,原因其實是由於Speilberg沒有成功的掌握住這個題材的內涵與深度,一個可能是近代電影最動人的未來寓言,最後成了一個投大眾所好的溫馨通俗劇,John Williams在這種限制下,一個原本可以寫下科幻電影音樂新里程的配樂機會,也差了臨門一腳,從深沈的省思轉變成煽情的摧情音符,是的,Speilberg對<木偶奇遇記>或<小飛俠>這樣的故事仍有著難以自抑的迷戀,這點我們在他過去的電影如<第三類接觸>,<E.T.外星人>或<虎克船長>中已經領教過了,於是<人工智慧>走到最後,還是免不了成為一部科幻版的木偶奇遇記或苦兒流浪記,然而Speilberg所忽略的,是<人工智慧>這個故事並不該只是這樣,和<2001年太空漫遊>一樣的,<人工智慧>也可以是一則科幻史詩,另一則奧德賽,<人工智慧>述說的是一個跨越時空的飄泊與追尋,一個懇切而動人的返鄉之旅,而在找尋歸宿的旋程中,我們見到了一個機器靈魂追求生命真相與生命定義的過程,在時光與進化洪流中飄零的David,與在地中海飄流的尤里西斯難道不是動人的對比!也許,這部電影真的由Stanley Kubrick來掌舵的話,會有很大的不同,我們也許會再看到像<2001年太空漫遊>般的太空奧德賽,然而,這種假想已經不得而知了,但我們可以相信,不論這部電影最適合的導演應該是Steven Speilberg或Stanley Kubrick,最適合的配樂家都會是John Williams. 



****
By Loyalwise Ye 2001/10/25

收錄曲目:

01. The Mecha World
02. Abandoned In The Woods
03. Replicas
04. Hide and Seek
05. For Always
06. Cybertronics
07. The Moon Rising
08. Stored memories and Monica's Theme
09. Where Dreams Are Born
10. Rouge City
11. The Search for The Blue Fairy
12. The Reunion
13. For always ( Deut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