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5月20日

Saving Private Ryan/搶救雷恩大兵


Saving Private Ryan/搶救雷恩大兵

Music Composed and Conducted by John Williams

1998 DREAMWORKS DRMD-50046






  <搶救雷恩大兵>是我非常期待的電影原聲帶,一來我是約翰.威廉斯的忠實樂迷,而且約翰.威廉斯向來是這種史詩電影的不二人選,二來根據過去的經驗,只要是史帝芬.史匹伯的電影,威廉斯從未失手,所以即使電影仍未上映,早在原聲帶一上巿,我便已迫不及待一探大師風采,可是這一次,卻是我聽約翰.威廉斯的音樂以來,從來不曾有過的經驗。

  首先,這張原聲帶的終曲Hymn To The Fallen是絕對的經典之作,我覺得可能是90年以來威廉斯寫過最好的主題旋律,我對它的喜愛更勝於<辛德勒的名單>,<西藏七年情>,<侏羅紀公園>和<勇者無懼>,雖然我一度預期它會是比較英雄式的作品,而實際上它不是,但其中蘊藏的情感與胸襟令我深受感動。而初聽這張作品時最令我感到不解的,是除了這首曲子外,其餘八首曲子,聽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強烈具體的內容,只有悲傷飄渺的氣氛,主題旋律似有若無,若隱若現,法國號和小號獨奏乍聽有如夢囈,喃喃自語,一時間我無法從這些音樂中建立任何景象,只有疑惑。

  我個人對好的電影音樂的定義,常常以威廉斯的代表作為標準,比如出色且精確的主題設定,細膩且豐富的交響語言,近乎完美對位的影像刻劃,又不失深刻真摯的情感。但在這張原聲帶的八首配樂中,我找不到我以為我可以得到的生動描寫,只有八段特徵朦朧的呢喃,對於一個期待像<七月四日誕生>,<太陽帝國>甚至<中途島>這樣的戰爭電影音樂的我來說,的確感到失望,除了重覆Hymn To The Fallen之外,其餘的音樂在看電影之前,我就很少再去聽它們了.不過,在看過電影之後,我重新審視這張被我視為”反常”的威廉斯作品,發現我一開始所抱持的樂迷心態,已經使我不小心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事,我急著在這張作品中,”尋找”我過去所熟悉並且期待的威廉斯式作品,反而忽略了威廉斯,其實正在為戰爭電影音樂的面貌與可能性重新定義.

Restraint was John Willams's primary objective . He did not want to sentimetalize or creat emotion from what already existed in raw form .Saving Private Ryan is furious and relentless as are all wars , but where there is music , it is exactly where John Williams intends us for the chance to breathe and remember

  這是史匹伯在CD上所寫的一小段話,說明了約翰.威廉斯從一開始面對這部電影,就完全了解自己需為這部電影做什麼,而且,他也的確完全做到了,雖然威廉斯寫了他與史匹伯合作以來最短的電影原聲帶,但當在電影中聽到這些音樂所發揮的效果,很顯然的,威廉斯再次出現在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名單上,是沒有什麼意外的了.

  ”音樂已經在電影中”,看過電影應該可以體會箇中含意,我會建議大家不妨回憶一下約翰.威廉斯在<七月四日誕生>中,他是如何去描述戰爭的盲目與恐懼,而在<搶救雷恩大兵>裏又有什麼不同.在<七月四日誕生>中那一場誤殺同袍的夢魘,奧利彿史東用的影像十分精緻,近乎用美化煽情的手法來呈現這個悲慟的記憶,威廉斯使用完全不和諧的音色和絃,加上渾厚沈重音樂配器,錯綜出沈重龐大的情緒壓力.而在<搶救雷恩大兵>中,最後一場守備戰,一切完成部署,敵軍的坦克和步兵開始逼近,有一瞬間你確實會以為自己聽到了像<七月四日誕生>那樣的音樂,但是這些聲音是真實的戰爭與肅殺,是由坦克的震動,和金屬刺耳的撞擊與摩擦一起混合出來的,坦克的震動像沈重的絃樂,隨著軍隊的迫近由陰沈顫動到地動天驚,而金屬詭譎的撞擊與迴響,聽起來像走了音的不和諧銅管,然後槍聲如麻,每一枚子彈都像銳利失控的笛聲,約翰.威廉斯知道不需要再去創造已經存在了的東西,於是將自己發揮的機會留了白,讓觀眾感受影片中真正的聲音,真正的恐懼緊迫,千鈞一髮與瘋狂殘殺,另一場士兵卡斯柏遭狙擊手射殺的劇情,同樣沒有任何配樂,但是這場戲中,子彈竄出的尖銳呼嘯,射中士兵與士兵身後的鋼琴時所產生的怪異聲響,加上冰冷的雨聲,已經明顯的結構出一種音樂效果,威廉斯的確沒有畫蛇添足的需要.

  事實上約翰.威廉斯沒有替任何一段戰爭場面譜寫配樂,在<搶救雷恩大兵>中,音效剪輯與錄音的水準極高,營造出十分逼真的臨場感,而這並不是動作片,不需要英姿煥發的樂章來刻劃主角的身手矯健,這也不是恐佈片,不需要驚恐愕然的音樂來描述戰場的觸目驚心,可以想像如果威廉斯在這些段落加入音樂,反而破壞了這幾幕戰爭戲精心打造的紀實感受.約翰.威廉斯選擇配樂的片段,是雷恩老兵重返諾曼第時恍如隔世的悸動,是奧瑪哈海灘上無言浮沈的青年軀體,是故鄉母親接到不祥消息時的悲傷,是發現雷恩下落時的一線生機,是失去同袍兄弟時的憤慨悲慟,是固守橋頭,背水一戰的孤軍,是生死與共的戰友之間,苦中作樂的時刻與知心相惜的對話,約翰.威廉斯並沒有忙著幫史匹伯描述戰場上的驚心慘烈,他低調而內斂得引導著觀眾體會影像以外的情感層次.

  而Hymn To The Fallen,我不知道會有多少觀眾會在電影院中停留到這首曲子播完,但在我看來,整部電影要到Hymn To The Fallen結束才算完整.這不是一首傳統戰爭電影中,歌頌英雄好漢的軍樂作品,而是一篇溫柔感慨,卻又不失軍樂氣質的禱文,它莊嚴而堅毅,柔和撫慰因戰爭而消逝的生命,以及每一個為此付出代價的家庭,Hymn To The Fallen不曾出現絲毫激烈的悲壯或哀慟,卻透露著一股安慰與尊嚴的力量,緬懷與感念的胸襟,威廉斯成功超脫了過去的戰爭電影音樂中,歌頌榮耀或批判人性的窠臼手法,也超脫了戰爭中敵我的界限,以一篇深刻且真誠的禱文,溫柔地陳述惋惜和感慨,透露著對逝者的歎息和對生者的撫慰,整首作品的胸懷恢宏優美,正如史匹伯所言,這首曲子將不只屬於這部電影,也不只屬於”諾曼第登陸”,而是屬於歷史上的每一場戰役,以及每一個為此付出代價的生命.

  於是很意外的,<搶救雷恩大兵>成為1998年我買過的電影原聲帶中,唯一始終放在身邊的作品,每一次聽都有新的發現,它是John Williams的作品中,影像刻劃最淡泊,然而情感表逹最細緻的作品之一,它是一部寫情之作,而且在技巧上,採用的是好萊塢傳統配樂手法,他的音樂書寫緊扣所有情緒起伏波動的細節,但語氣精細而自制,不像一般黄金時期的作品那般強烈誇張(比如<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搶救作雷恩大兵>的情緒轉換有種漸層美感,緩慢而不留痕跡的流動成一幕幕不同的景像,豐富性不亞於Williams其他作品,其掌握音樂語言的僅慎與火候令人讚嘆.

  例如Revisiting Normandy,描寫雷恩重返諾曼第,是一段情緒鋪陳非常優美且具有層次感的作品,是水準僅次於Hymn To The Fallen的代表作,Omaha Beach由奧瑪哈海灘上的浮屍轉折到故鄉母親的悲傷,徐緩流動的音樂中不時呈現情緒的變化,史匹伯在將故事帶回美國本土時,刻意將畫質與光線調整得比戰場上明亮許多,威廉斯的音色也呼應了這種變化.Finding Private Ryan是一首很好的作品,一開場描寫空軍看到自己陣亡弟兄的名牌被他人毫不尊重的玩弄,小號呈現一種陰暗低落的語調,但音樂在發現雷恩下落時,一步步透露出的曙光,在情緒變動上展現了相當細緻的經營能力.Approach The Enemy也是一段很美的作品,輕柔的絃樂飄浮在輕擊的鼓聲和節奏中,和史匹伯的畫面形成一種很詩意的美感,Defense Preparation描寫戰爭的籌備,手法十分內斂自持,威廉斯很明顯的克制音樂的戲劇性,來搭配整部電影的氣質,Wade's Death將同袍的犧牲做了沈痛的處理,但依然十分自制,和<七月四日誕生>的效果有很大的差異,High School Theacher中,主角表明自己曾是高中教師時,音樂出現充滿鄉愁的轉折,很輕很細的情緒刻劃,但卻很優美動人.

  整部配樂,在在可以感受到相當精緻的情緒起伏,在刻意的自制中仍能帶領觀眾的情緒和感受,是十分奇特高竿的演出,雖然我也認為這樣的音樂手法不見得適合其他的電影,但在<搶救雷恩大兵>中,威廉斯沈斂細膩的表現,造就了一場獨創而且經典的演出.  

*****

1999/9/25 by Loyalwise Ye


收錄曲目:

01. Hymn To The Fallen 
02. Revisiting Normandy
03. Omaha Beach
04. Finding Private Ryan
05. Approaching The Enemy
06. Defense Preparations
07. Wade's Death 
08. High School Teacher
09. The Last Battle
10. Hymn To The Fallen ( Repris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