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atriot/決戰時刻
Music Composed and Conducted By John Williams
2000 Hollywood Records
<決戰時刻>以美國獨立戰爭為題材,英文原名為”Patriot-愛國者”,由John Williams來為這樣的電影配樂,就像出席宴會時選擇黑色的禮服一樣,是個保險到想出錯都很困難的決定,而John Williams雖是臨危受命,以緊急救援的姿態接手這部配樂,但表現起來,也確如意料中的四平八穩,駕輕就熟,畢竟二十年來,John Williams已經為好萊塢電影和美國國際盛會,寫下許多最英雄主義,也最美國夢的輝煌樂章.
這幾年來,John Williams總是將原聲帶處理的很有娛樂性與獨立欣賞性,如每張原聲帶中都會有一首集配樂精華於大成的演奏曲,早期John Williams的終曲也常採用配樂精華組曲的格式,但現在John Williams的這類序曲或終曲,聽起來幾乎都像是為演奏會而寫的表演曲目,處理的相當精緻,這樣的曲目確實提昇了一張原聲帶的可聽性,<決戰時刻>的主題曲The Patriot,也同樣是一首很好的演奏作品,可以讓人覺得為這首曲目買這張原聲帶就很值得了.
The Patriot由兩個音樂主題構成,一者溫馨柔美,一者英勇俊逸,兩個主題都是很出色的作品.我個人比較喜愛當中的抒情主題,在The Patriot中,這個主題請到了小提琴家Mark O'Connor擔任主奏,不過可不要誤以為這會是聽起來像<辛德勒的名單>的作品,它其實是一首旋律悠揚唯美,情感溫馨恬適的作品,聽起來就像輕輕飄盪在田野間的微風,讓人覺得溫柔和暖,安詳閒逸,有種柔柔沁人心田的美感,洋溢著一份家園親情的眷念,它的氣質比較接近<大河戀>或<真愛一世情>中恬美的故園心情,但John Williams的器樂作曲手法確實有獨到的魅力,這不單是一個很美的旋律,也是一個能成功發揮器樂特質的作品,可說是不負演奏名家拔”琴”相助,The Patriot這首曲目一開場以提琴和吉他合奏,幽幽演繹抒情主題的恬靜之美,管絃合奏則漸漸融入主題中,開始堆砌累積音樂的聲勢和情緒,然後小鼓與笛樂以合絃的型態,加入全面鋪陳開來的管絃中,同時,第二個主題旋律以平穩的進行曲節奏登場,這個主題乍聽之下和<勇者無懼>相當神似,不過後段樂章則走出全然不同的神采.John Williams一向善長描寫英雄,在<決戰時刻>中也不例外,那種英挺昂揚的榮耀氣質,還是閃亮的讓人讚嘆,不過比起John Williams過去同型的作品來說,<決戰時刻>的英雄主題是一個很富有感情的作品,John Williams顯然以更富人文情感的心態,在處理<決戰時刻>的英雄主義與愛國情操,展現的不是Williams過去燦爛華麗的雄偉聲勢,銅管樂也不再極盡花俏誇張之能事,而是一種平穩俊逸的昂揚神采,而且旋律性和柔性情感的滲入相當動人,不僅是一首充滿英雄氣質的作品,也是一首很有情緒美感的作品,The Patriot在進行曲主題邁向高峰後,以開闊悠遠,氣質平和的銅管合奏歸於平淡,有如<搶救雷恩大兵>的音色重現,然後抒情主題再次浮現,帶領這首曲子幽幽淡出,整首作品優美流暢,一氣呵成,是這張原聲帶中的代表作,原聲帶中也收錄了兩首不同的版本,第二個版本差別在結尾時,英雄主題變奏成笛樂進行曲的型式,這種以笛子和小鼓為主奏的進行曲,帶了濃濃的時代風味與民謠特性,是獨立戰爭時代典型的軍樂印象.
配樂中有很多曲目都以這兩個主題旋律為主,大部份的曲目都有一定的水準,如Anne And Gabriel,Susan Speaks將抒情主題作了不錯的鋪陳,主奏樂器改成悠揚的笛子,另有一份細膩深幽的美感,而The Colonal Cause,Preparing For Battle等曲目,讓英雄主題大鳴大放,帶有幾分<遠離家園>的豪情,The Family Farm,Anne Recruits The Parishoners等曲目,則將兩個主題互相結合變化,這些演出其實都有不錯的水準,不過坦白說,並沒有成績上可以超越The Patriot的段落,當然,那是因為The Patriot已經把配樂中的精華結集一起了,同時這些主題在兼顧”配樂”功能的情形下,難免無法像The Patriot有那麼完整的音樂表現空間,兩個主題樂章出現的篇幅不少,但編曲表現上的變化並不多,這些相似重覆的音樂讓原聲帶擴充到七十分鐘的長度,有時顯得過度澎脹了.
在音樂表現手法上,John Williams展現了深厚的寫情實力,不少段落都有高度的情緒感染力,音樂技巧上,有如將<搶救雷恩大兵>中的悠遠銅管,和<七月四日誕生>,<誰殺了甘迺迪>中運用的絲絲入扣的絃樂語言合而為一,如Redcoats At The Farm And The Death Of Thomas,The First Ambush And Remembering The Wildernes,The Parish Church Aflame,Martin VS Tavington等作品,當中的寫情片段,雖然氣質較為黑暗凝重,但那種充滿感情深度的管絃語法,將人物的內心情感描寫的相當深刻,尤其是絃樂的使用手法,充滿層次感與描述性,很有<誰殺了甘迺迪>那種幽暗糾結的感傷氣息.而寫起明朗的情感時,呈現的則是<搶救雷恩大兵>那種開闊的胸襟,尤其是終曲Yorktown And The Return Home,那種情緒的流動和變換手法,真是美的又細膩又動人,仿佛每一刻都有不同的風景.
至於樂迷如果期待John Williams寫出戰爭場面熱烈的動作音樂,那可能會感到有些失望了,並不是John Williams的動作音樂不夠好,而是這類音樂的”分布”較為零散,少有組織成一篇大規模樂章的情形,所以,配樂中是有一些很好的戰爭動作描寫,如Tavington's Trap,Martin VS Tavington,Facing The British Lines等,但結構比較鎖碎,並沒有像<神鬼戰士>的原聲帶中,有很完整且具娛樂性的戰爭動作曲目,而且這些動作音樂,如果相較於John Williams近期的幾部佳作,如<星際大戰首部曲>或<失落的世界>來說,是少了點引人入勝的魅力與創意,但它們為影像推波助瀾的威力,倒也不難直接從音樂中感受出來.
最後再提一首我個人頗喜愛的小品,即To Charleston,很簡短可愛的作品,是一個獨立的音樂主題,John Williams在70年代早期寫過不少這一類的作品,如<華麗冒險>,<牛仔>等,很有一種柯普蘭式的輕快感,充滿美國本土交響曲的懷舊色彩.
整體來說,很好的一張原聲帶,也許樂迷會預期這部配樂將有震撼的榮耀樂章,和如火如荼的戰爭場面,其實這樣的東西John Williams也都做到了,但我想深刻的情感性是John Williams做的更迷人的部份,因此,我們有一首很有情感與旋律美的英雄進行曲,在戰爭音樂中也不時穿插著深厚的情感刻劃,證明了John Williams不只是描寫大場面與英雄主義的大師,也是描寫人性情感與高尚情操的高手.不過說起來,這部配樂算是John Williams近年音樂型式的一次總合與運用,並沒有真的創造新的感受,這也許是受制於作曲時間較為倉促,於是John Williams採用最有把握與最保險的手法處理這部作品.而且我很好奇David Arnold原來的配樂又是如何一番景像,我相信David Arnold也能寫出雄偉的英雄樂章,和優美的感情刻畫,何況他和導演Roland Emmerich一向合作愉快(如ID4,<星際奇兵>),那麼,對導演來說,究竟有什麼是John Williams做到,而David Arnold卻沒有達到的呢?因為坦白說,我並不真的認為替像<決戰時刻>這樣的電影配樂,是非John Williams不可的,不過以這張原聲帶的成績來看,John Williams的確是很穩健的人選.
****
By Loyalwise Ye 2000/7/21
收錄曲目:
01. The Patriot
02. The Family Farm
03. To Charleston
04. The Colonial Cause
05. Redcoats At The Farm And the Death Of Thomas
06. Ann Recruits The Parishoners
07. Preparing For Battle
08. Ann And Gabriel
09. The First Ambush And Remembering The Wilderness
10. Tavington's Trap
11. The Burning Plantation
12. Facing The British Lines
13. The parish Church Aflame
14. Susan Speaks
15. Martin Vs. Tavington
16. Yorktown And The Return Home
17. The Patriot Reprise
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