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 composed and conducted by Alexandre Desplat
2015 Decca Records
<丹麥女孩>的題材與陣容,一看就是等著入圍金像獎的典型申奧(奧斯卡)作品,找上近年入圍率最高且剛拿下金像獎的Alexandre Desplat出任配樂,看似理所當然,不過問題大概就是它聽起來太理所當然了。歐式古典搭配Alexandre Desplat,近年我們已經看過很多,<丹麥女孩>開始讓我感到是不是有點太多了。
無論敘事結構,情感氛圍,鋼琴與管絃音色,<丹麥女孩>都和去年的<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類似,第一個主題旋律The Danish Girl,潺潺流動的鋼琴與豎琴,悠長深遠的絃樂主題,宛如女版的<模仿遊戲>序曲,只是它的傳奇美感比較娟秀,旋律比較模糊。第二個主題Lili's Dream,以抒情鋼琴為主奏,編曲有如音樂盒音樂般細緻精巧,散發著典雅夢幻的柔美質感,但相較以往Alexandre Desplat的抒情旋律並不特出。第三個主題(Watching Ulla ,The Mirrior)則比較迷惘落漠,情感到位但辯識度不高。整部配樂以柔和優美的音色,將三個主題隨著情境做不同的編織與變化,這三個主題的情感命題很明確,配樂的結構很周全,但這種配樂的格局和構造,感覺和去年的<模仿遊戲>幾乎完全相同,氣氛也很像,兩個作品相隔如此接近,讓人覺得好像在聽一部雷同的姐妹作。
不過<丹麥女孩>仍有些部份和<模仿遊戲>顯然不同,<模仿遊戲>有緊張急切的戰爭描寫,<丹麥女孩>則有明媚亮麗,曼妙多姿的女性生活,如Make-up & Costume, Fonnesbech等曲目,這樣的樂風<模仿遊戲>不會有,但我們在<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中聽了不少,而且是更動聽出色的作品。
電影音樂家其實常常被標籤化,因為某種題材詮釋出色,就會吸引同型作品接連上門。他們有時可以在同型作品中一再突破,也難免會在舒適圏裏原地踏步。安全牌型的作品對樂迷而言相對驚喜感不足,但對電影未必有害,而安全牌不見得都是音樂家決定打的,有時音樂家就是被委託做他之前做得很好的事,因為電影真的需要那些事。<丹麥女孩>讓我失望的地方,主要不在於Alexandre Desplat只是重演其近期的著名樂風,而是在於這些音樂比前作平淡。
***
By Loyalwise Ye 2016/1/5
收錄曲目:
01. The Danish Girl
02. Lili's Dream
03. Watching Ulla
04. Gerda
05. Make-up & Costume
06. Watching
07. The Mirror
08. Einar Returns Home
09. To Dresden
10. Aggression
11. Radiation
12. Gerda In The Rain
13. Fonnesbech
14. Schizophrenia
15. One Step At A Time
16. Lost Blood
17. Lili's Death
18. Roses Of Picardy
19. Danish Waltz 1
20. Danish Waltz 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